返回

重生大明:开局抄了八大蝗商!_第1118章大明朝的威慑平衡?

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118章大明朝的威慑平衡?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顶点小说网] http://m.dingdianxs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王夫之在他的《大明阶级史》这样记录了关于“太子案”。



他写道:太子案的起因是日益崛起的资产阶级一次野心勃勃的权力阴谋,这件事的影响是深远的,它揭露了资本家对官僚的腐化。



但王夫之随即又写道:太子案中,皇帝在国朝建立了一种新的威慑平衡,既在朝廷的主控下,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威慑,大游行,让资本家第一次尝试到了除了朝廷以外的第二种力量。



这种力量如同汪洋大海一样,一旦他们爆发,资本家们将束手无策。



难道大明进入了威慑纪元?



不管怎么说,王夫之的这一分析,还是有他的道理的。



这也的确是张凡想要看到的局面。



七月三十日,一群人被押送到北京城郊外法场的路上。



为首的陈志在临行前大声笑道:“哈哈哈!我们是杀不完的!迟早有一天,后继者,会推翻暴君!”



“我们为自由而战!”



“终有一天,我们会取得胜利!”



他说得慷慨激昂,但换来的却是剩饭剩菜。



正午时候,陈志等一众人,被押送到郊外刑场,枪决。



随着枪声响起来,这些人倒在地上。



太子案似乎随着太子被废,就已经终结了。



然而,它的影响却还没有结束,或者说,随着陈志等人被枪决,后续影响才刚刚开始。



因为朝廷在接下来展开了一轮大规模的清查,清查对象主要是当地官员以权谋私的现象。



大多数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,和地方上的商人勾结起来,形成垄断型产业链。



当钱和权绑在一起后,将是一种恐怖的资源型垄断。



于是,以李自成为首的廉政督察总府,以北京为中心,在各省成立了直属于北京的专案小组,分散下去,开始调查。



这种专案小组,不受地方巡抚衙门、布政使司衙门的管控,不需要向他们汇报。



背着无线电报,到地方上去,有任何事情,直接给北京发电报,给李自成为首的廉政督察总府各高级官员发电报。



而且为了加强、加快进程,每个小组规定了必须发日报。



也就是北京监控核查各省小组每日的工作。



这是为了防止一些人下去后,立刻被地方腐化。



而且,也是为了提高监察效率,以便后续做核实。



例如头一批人去山东省调查,这帮人调查完后,也就抓了一些小虾米。



北京不满意这个结果,然后派出第二批人调查山东省,第二批人以便调查一边发日报。



两批人的日报可以对比来看,如果有出路,那肯定是有一批人说谎了。



这叫过程文档备案。



在这种模式下,一批批调查组被分派到地方上,开始了雷霆调查行为。



崇祯二十一年的整个下半年,官场震荡。



然而,官场震荡还没有人敢反抗,因为这是顺应了民意。



八月十五日,北京就有5个官员被查。



分别是顺天府府丞,国土管理司司丞,商务司司丞,市场监督局郎中令,朝阳新区知县。



他们的罪名要么是受贿,要么是滥用职权牟利。



当然,这还只是开始。



第1118章大明朝的威慑平衡?[1/2页]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