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混在洪武当咸鱼_第四百二十三章 咱的田地都去哪啦!

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四百二十三章 咱的田地都去哪啦!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顶点小说网] http://m.dingdianxs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刚过了丑时,洪武门外就人影憧憧。



一队队羽林卫点着火把,静静地肃立在城墙上下。



锦衣卫也全副武装,穿着飞鱼服,配着绣春刀,严阵以待地守在五龙桥之上。



在这些人之外,则是一个个满脸横肉,膀大腰圆的刽子手。



当天边破晓,一抹鱼肚白挣扎着从黑暗中挤出来之时,紫禁城的宫门也随之吱嘎作响,缓缓地从里边打开。



早就等候在门外的文武官员分成两列,在礼仪官的引导下鱼贯而入。



本来这些官员是怀着异常悲愤的心情入宫的,可当他们看到严阵以待的锦衣卫,以及手持横刀,满脸横肉的刽子手时,所有人都下意识的缩了缩脖,暗骂朱元章不要个脸!



说好了让众人理论的呢?



你搞出这么个阵仗,谁还敢说话?



被所有人寄予厚望的文官领袖衍圣公孔讷,看到皇宫内的布置也吓得一哆嗦。



皇帝陛下这是不打算讲理了吧?



一众武将看到这阵仗倒是没什么惧怕之意,但此时他们跟文官站在一起,由衷地希望文官们能硬气点,好好地跟皇太孙理论一番。



朱允熥搞出来的官绅一体纳粮太狠了,不仅文官要交税,他们武将也逃不掉。



他们在战场上拼杀了大半辈子,可不就是贪图这点荣华富贵吗?



要是让他们跟普通农户一样交税,那他们还咋维持自己锦衣玉食的生活?



因此,在反对皇太孙新政方面,他们跟广大文官的目标是一致的!



那就是坚定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,任何人都不能侵犯!



但出于对常遇春和蓝玉的尊重,他们不好意思公然跟皇太孙唱反调,只能期待文官们给点力了。



老朱躲在城门楼上,暗中窥伺着进宫的官员,看到他们被自己准备的刽子手吓住,不由露出得意的恶龙微笑。



“大孙,咱也就能帮你到这儿喽,剩下的就看你敢不敢下手喽,嘿嘿嘿……”



二虎听着老朱的龙之“嘿嘿”,只感觉头皮一阵发麻。



皇爷这恶趣味越来越足了,这是不吓死几个不罢休啊!



一众官员踏上五龙桥,看着锦衣卫手里握着明晃晃的绣春刀,一个个吓得都不敢上桥了。



正在他们犹豫之时,秦德顺这个死太监捏着公鸭嗓朝着他们吼了一嗓子。



“陛下有旨,身体不适的官员可提前退朝!”



“钦此!”



“提前退朝?”



一众官员听到这话纷纷举起小手。



“我!”



“我身体不适!”



“下官身体也不适……”



“我早晨吃坏了东西……”



走在最前边的几个大老,听到身后一片“身体不适”的声音,只有一种被人卖了的感觉。



“你们!”



“你们刚刚在门外不还好好的吗,咋就身体不适了?”



“诸位,我们不是为了自己,我们是为了大明的文脉,为了朝廷的公义,为了百姓的福祉!”



“岂能因为刀斧在前就畏葸不前?”



经过几个六科郎中的蛊惑,有些松散的人心再次凝聚起来。



“对!”



“我们是为了朝廷公义,为了天下人心,岂能因为一点点波折就退缩!”



“纵有刀山火海,我辈也应砥砺前行!”



“刀山火海,砥砺前行!”



众人喊着口号,踏着整齐的步伐踏上五龙桥,在锦衣卫冷冽的寒光中走进奉天殿。



然而,众人刚一进入大殿就傻眼了,因为大殿上龙椅的位置不知何时多了个屏风!



皇帝陛下啥意思?



这是连看都懒得看他们了吗?



只有领头的几个大老心中大定,正确地理解了皇帝陛下的意思。



皇帝这意思是两不相帮吧?



孔讷猜的没错,老朱确实打定主意两不相帮。



不管是文官赢,还是皇太孙赢,他都不打算插手。



因为他是大明的皇帝,是大明最后的正义,绝对不能掺和进这件事之中。



一旦朱允熥玩砸了,他这个皇帝还得站出来主持公正呢。



但从本心里说,老朱是希望大孙赢的。毕竟,大孙所提出的几条国策,不论是官绅一体纳粮,一条鞭法,还是摊丁入亩,都是稳定皇朝的治国良策。



中原皇朝之所以千年以降都没这么做,只因为一点,那就是妥协。



皇权和官员之间的妥协。



皇帝要利用官员统治国家,就必然要让出一部分利益获得官员的支持。



老朱就是没想好如何制衡官员,这才没敢旗帜鲜明地支持朱允熥。



如果他能想到办法,哪还轮得到朱允熥冲锋陷阵,他朱重八就打头阵去了。



在众人愣神的工夫里,几个小太监抬着一张椅子,放在屏风前边。



不用说,这一定是给皇太孙准备的。



果然,没过多久,皇太孙就穿着簇新的衮服,领着高明和一个太监从门外走进来,并大咧咧地坐在中间的椅子上。



虽说众人是来跟皇太孙理论的,但理论归理论,礼却不能废,该磕头磕头,该喊皇太孙千岁喊千岁。



在一众山呼千岁之声,朱允熥伸出一只手,原名王德,现名王智的死太监,瓮声瓮气地喊了一声“平身”,众人这才从地上爬起来。



众人从地上爬起来,就瞪着两只眼睛看向朱允熥,谁都没开口,但大殿上却到处都充斥着火药味。



直至朱允熥开口之后,众人这才你一言,我一语地朝着朱允熥开炮。



“诸位爱卿,有什么困惑和不解就尽管问吧,孤会一一解答你们。”



“皇太孙殿下,敢问您之前在山东推行的政策,可曾与皇帝陛下商议过?”



孔讷问这个问题的目的非常明确,如果皇太孙说“有”那他二话不说,扭头就走。



这事一旦通了天,也就没理论的必要了,回家洗干净脖子等着皇帝的刽子手就行了。



如果皇太孙说没有,那就好办了。



最起码证明这事皇帝陛下不知道,完全是皇太孙一意孤行,还有转圜的余地。



“没有!”



孔讷得到否定的答复心中大定,紧接着又问了一个问题。



“敢问殿下,您在山东之新政,是否打算推广全国?”



“是!”



朱允熥回答之后,偌大的大殿霎时间陷入混乱,每一个官员都交头接耳起来。



“皇太孙,您想过这样的后果吗?”



“我朝虽不似宋朝那般礼遇读书人,但皇帝陛下也出台了许多善政,用于导人向善,鼓励世人读书。”



“中了秀才功名,可免除徭役、赋税,每月还给予米粮,这才有了洪武之治,百姓安居乐业,大明国泰民安。”



“皇太孙抛弃皇帝陛下施行多年之善政,如何让天下人信服,让读书人信服!”



孔讷这番言论一出,顿时引得满堂喝彩,哪怕是一辈子跟科举无缘的武将团体,都站出来为孔讷叫好。



“孔大人说得好!”



“读书人辛辛苦苦考取功名,不就是为了光宗耀祖,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吗!”



“现在皇太孙搞了个官绅一体纳粮,这天下人谁还去受那十年寒窗苦!”



朱允熥静静地听着一众官员鼓噪,脸上没有半点反应。然而,他虽然没反应,但他身后的高明却忍不住了,越过朱允熥站在台上,对着底下的一众官员怒斥道。



“荒谬!”



“读书是为了明理,学习圣人的智慧,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!”



“什么时候读书是为了那几斗米,那可以不服徭役,不纳赋税的特权啦?”



“尔等口口声声说读书,可身上哪有半点读书人该有的风骨!”



高明这话一出,刚刚还在鼓噪的文官霎时傻眼,一个个就跟被捏住鸡脖子的鸡似的,一声都叫不出来。



“你……”



“你……胡搅蛮缠!”



“圣人也没说让人饿着肚子读书啊!”



这话是孔讷身后的一个言官说的,然而他这话刚说完,就听到高明理直气壮地怼了回来。



“圣人说了!”



“圣人说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”



“我辈读书人,自当以圣人为楷模,学习圣人之风骨,潜心学问,经世济民,方不负读书人之名!”



大殿之上的官员听到这话,一个个再次语塞,看向高明的眼睛都能喷火了,却又想不出能辩驳之话。



第四百二十三章 咱的田地都去哪啦![1/2页]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