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影帝:我谢谢你哦_第六百五十九章 苦一苦百姓

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六百五十九章 苦一苦百姓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顶点小说网] http://m.dingdianxs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“哈哈哈哈……”



不久后,央视的上层的一间大办公室内,传来了一道独属于中年男人的爽朗笑声。



“看来,我们还真低估了这位小朋友!”



不久前……



“您看我给的这个理由,合适吗?”张远娓娓道来。



对方说,需要一个理由。



一个在央视播出一部两次播放成绩都很差的电视剧的理由。



若是一般制片人的话,肯定会回答。



“我们这部戏的演员阵容强大。”



“我们这部戏的剧本考究,参照了大量古籍。”



“我们这部戏的拍摄制作精良,每一件道具都是单独仿古制作的。”



诸如此类,展示作品优势的说法。



但这些都只是外部优势。



就像一位女演员,你说她长得漂亮,身材好,个子高。



但主演的戏已经票房连扑三四部了,一般的剧组会要吗?



现在这部戏,也是如此情况。



外部优势就不用说了,没用。



央视播的大型历史剧,哪一部不精良,演员不好了。



所以问题的关键,在作品的核心内容上。



央视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,与其他任何地方台都不同。



那就是,他除了广播电视外,还国家的喉舌。



这点非常重要。



在他们这儿播出的片子,首先不是好不好看,而是不能犯错误。



同样的,在不犯错误的情况下,央视播出的作品,许多不光是为了给百姓看的。



就像普通人瞧每年大会报告内容都差不多,但内行一瞧就能知道未来几年的工作形式。



若举实例的话,就比如比较近的,05年年初播出的《大宋提刑官》。



片子绝对好,剧王级的收视率。



其中何冰老师塑造的宋慈一角让人印象深刻。



但若说演的最好的,不得不说,还得是郭达老师饰演的大反派刁光斗。



喜剧演员演正剧,很多时候都是降维打击。



给何冰这位人艺台柱子都给压的没了光采。



不过张远觉得,这部片子不应该叫《大宋提刑官》,应该叫《我的吏部尚书老丈人》。



若没有吏部尚书老丈人,宋慈能斗的过刁光斗?



那这部剧除了好看外,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?



这就得结合当时的实事来看。



03,04,05年,是内部整肃大年。



每年开会都以此为主题,抓的很紧。



而这片子的内容,看似是查案,但最后查着查着,都查到了百官前列那几位头上。



后世的《人民的名义》播出前一两年,形式也是类似的。



所以,对方让他给个理由。



这理由,不是用来说服观众的。



而是用来,给上边的人,解释给更上边的人听的。



因此,张远给这位刘主编说了一个故事。



故事发生在古代,时间不可考。



某日,九江郡的一位农夫因为对当地县令摊派多重田赋不满。



便搜集了农司颁布的减负条例,拉拢乡邻,想要抵抗这种压迫行为。



县令得知后,将农夫捉拿至县牢之内。



名曰教化。



数日后,农夫被教化至死……



骨肉亲人死于非命,农夫家人奔走相告,纠集半百之数的亲属上县衙闹事。



被捕快驱离后,又遭打手围殴,伤者十数。



此时传扬后,周围四县百姓对强征田赋一事早已不满,便纷纷揭竿而起。



携青壮,老幼,持农具工械,愤然集结。



不出几日,人数过万!



将县衙团团围住。



县令妄图故技重施,派捕快恐吓人群。



未曾想,民众暴怒,当场打死捕快一名,打伤无数。



并将当地捕头一并击杀。



事已至此,再难回头!



农夫们冲入县衙,捉住县令后,将其殴打良久,而后挖坑活埋。



并拆毁县衙后,才四散而去。



此时发生后,朝野震动,六部惊骇,迅速召开会议,商讨过失。



张远说完故事后,刘主编表情严肃,脑门上有冷汗凝结。



这是古代故事。



对,古代故事……



“你说这故事,是什么意思?”刘总编赶紧岔开话题,不敢再听了。



“您听我慢慢说。”相反,张远一点都不急。



“《大明王朝1566》这部戏,它的开局便是严党为填补国库亏空,以改稻为桑之名,强行兼并百姓土地。”



“弄得浙江百姓民不聊生。”



“严党为了自己发财,也为了讨好嘉靖帝,不惜毁田踏苗,甚至毁堤淹田。”



“因欺压百姓太甚,桑农齐大柱率领大量农夫包围总督衙门。”



听着张远介绍至此,刘主编眉头一抖。



太像了!



太像刚才那个故事了。



“其后朝堂内斗不谈。”



“但严阁老一派面对百姓怨声载道,依旧将“改稻为桑”定为国策。”



“甚至其中赵贞吉一角,还说出了‘再苦一苦百姓,骂名我来担’的荒唐言论。”



“可以了!”



就和刚才那个故事一样,刘主编不敢再听下去了。



因为片中赵贞吉的这句台词,他有点耳熟。



历史上真实的赵贞吉可不像片中那般,是一代能臣。



《大明王朝1566》里黑的最严重的就是这位。



但徐敏老师演的实在是太好了,让人印象深刻。



小时候看《雍正王朝》就觉得太子演的极好,徐老师真是演什么像什么。



当然,少时不知太子为何要与郑春华私通。



长大后发现,这位女演员有两颗大雷。



是大到有杨密和李晓冉加起来那么大的大雷!



只能说选角和剧情突然合理了起来。



刘主编听完他说的故事,又听完他的电视剧剧情介绍后,心中有数了。



“你等我会儿。”



说罢,他直接出门,坐电梯上楼。



而后,便有了办公室内的那道笑声。



“好啊。”



“他年纪轻轻,就能听懂我们的意思。”



“并且眼界那么高,那么敏感,能看到这一层。”



“看来是个可造之材。”



这位高兴,因为张远给的理由很合适。



除了片子能与那个“古代”故事相契合外,还有一个重要理由。



2006年一月一日起,实行数千年,长久以来,一直压迫在世世代代农民头上的农业税,被彻底取消了。



从那个“古代”故事发生,到06年年初,足足过去了7载岁月。



因为这项税费,涉及每年近千亿的收入。



牵扯了多少人的利益。



阻力之大,可想而知。



想要“再苦一苦百姓”的,可不止是赵贞吉。



况且这些人还不愿担骂名呢。



有了这个理由,这部片子便能在央视站得住脚了。



哪怕收视率不好都没关系。



有这个理由在,上头知道了,不光不会责怪,还得说他办得好。



又过了许久,刘主编带着合同,满面春风的回到了办公室内。



“上边很满意。”



“那就好。”



张远重重的松了口气。



他满意,自己就有钱捞!



接下来就是谈价了。



张远表示想对标《京华烟云》。



主编忍住了没动手揍他。



第六百五十九章 苦一苦百姓[1/2页]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