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吾父耶和华_第9章 新旧之间的碰撞

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9章 新旧之间的碰撞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顶点小说网] http://m.dingdianxs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在《创世记》中,诺亚放出鸽子寻找陆地,鸽子叼着橄榄叶返回,预示洪水结束。



在《利未记》中,鸽子被视为洁净的动物,是献祭的常用动物之一。



当耶稣受洗时,圣灵则以鸽子的形态降临,后续的使徒行传中,圣灵与鸽子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


因而先前一群鸽子落在教堂屋檐上,撇头看向人群时,不少比较虔信的人,就开始陷入一种略微神圣的氛围,暗示着自己,这都是神在注视自己。



再到后续,那雷音响起,帕拉丁们或许还能习惯,其他的正教信徒们,下意识的便联想到神父所宣讲过的某些圣经段落。



圣经四大福音中,提到耶和华承认天兄耶稣是其子的段落,大致上有7处。



分布在三个时间节点,一个是天兄受洗时,也就是约旦河渡口战役之处,“施洗”约翰帮耶稣洗礼。



一个是天兄带着自己门徒,攀登塔博尔山,展露圣像时,如今那里被希腊人兄弟会占着了。



还有一次则是发生在耶路撒冷,当天兄耶稣高呼“父啊,愿你荣耀你的名!”当时就有声音从天上来说:“我已经荣耀了我的名,还要再荣耀。”



这些段落,凸显着天兄的特殊性,强调耶稣不仅是先知或教师,而是具有神圣本质的弥赛亚。



向听见声音的群众或门徒宣告耶稣的权威,证明他的教导和行为有天父的认可。



当然盖里斯对这些经文也做过重新解读,在盖里斯宗的神学体系下,这些都赋予了更加深入底层贫困者的意义。



但不论怎么说,盖里斯没有去过多解释,而是给信众们留下了想象空间。



当这一切都完成后,便使得盖里斯同拿撒勒本地人间,建立基本的互信,并给自己笼罩上一层神秘色彩。



那些本地人之间,都忍不住接连画起十字,至于是否魔鬼的把戏?



那怎么可能呢?



这里可是天使降临过的圣地啊!



……



耶路撒冷王国是个多民族国家,这点其实已经没什么好说的。



盖里斯的行为便是宗教上重新统合,力图重塑出一个国家概念。



饭要一口口吃,事情要一步步办。



拿下拿撒勒城只是其中的一步,重点在于还需要继续向南延伸,真正的打通前往外约旦的道路。



而同时亚嫩方面也会向北扩张夺下米底巴城,并且沿着约旦河继续北上。



这个计划如果成功的话,意味着双方大概能在纳布卢斯领地会师。



打通这么一条陆地通道后,也就意味着日后行商不必再看着萨拉丁的脸色。



而另外一方面,加利利公国的上一任领主是的黎波里的雷蒙德三世,盖里斯作为雷蒙德的遗嘱继承人。



也意味着他拥有着对加利利公国土地第一序列的处置权,这样的权力能使得他在之后的改革上更加轻松和主动。



至于纳布卢斯领地的领主,其实就是伊莎贝拉的母亲玛丽亚·科穆宁,故而盖里斯也能够将纳布卢斯领地直接握在手里,且无需顾忌太多。



至于外约旦方面,在雷纳德与斯蒂芬妮都离世的情况下,除去汉弗莱之外,也无人愿意去索取土地。



上诉计划如果完美达成的话,也就意味着盖里斯所能控制的区域,总面积将会接近5.9万平方千米,也就是大约1个通辽。



人口上,也将接近70万,大约四分之一个通辽。



当这一步完成之后,便是力求在1191年到来之前,彻底收复耶路撒冷全境。



到那个时期,盖里斯其实才有把握说,可以给巴勒斯坦这片古老土地来一次改头换面。



某种意义上来讲,盖里斯需要的并非是战争的胜利,而是需要战争中历练出的人,需要那些被一扫而空脱离了贵族控制的土地。



一切都是值得的……



当盖里斯向拿撒勒城中临时议员们询问起,周边还有什么值得注意的潜在敌人时,



城中那些头头脑脑交头接耳后,就告知盖里斯,在城市东南的塔博尔山上,两年前多出了一伙土匪,自称什么兄弟会。



“所以,那群土匪有干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吗?”



盖里斯顺便就问了一句。



拿撒勒城里的头头脑脑,再度交头接耳后,然后给出了答复。



“呃……貌似没有……除去让城里的肉蛋奶价格下跌外,就没干过什么事……”



“对了,他们今年貌似还试图过来卖咸鱼,味道挺不错的。”



“那算事吗?”



不少人摊了摊手,因为实在是除去这个之外,他们这些城里人,并没有感受到塔山上那伙兄弟会的存在感。



……



12月的开头,拿撒勒城里照例开了集市。



别管这仗怎么打,拿撒勒城归哪一方,这日子总归是要过的。



骑士也好、老爷也罢,他们之间的冲突,对于农民来说,既远又近。



说远吧,那是因为老爷们的事,农民们别瞎掺和,别管哪边赢了,都是要来收税的。



说近吧,那自然是因为在打仗的时候,老爷们会想尽办法过来搜刮农民的每一分钱,每一分粮,从而让自己赢。



从1187年爆发战争以来,哪怕战斗的次数并不算平凡,烈度也不算高。



但巴勒斯坦原本还算富庶的农村,都开始萧条起来。



反倒是塔山周围十来个村子,显得不同寻常起来。



这一大早,拿撒勒城里的集市就热闹起来,任谁也看不出前不久,这里还是突厥人治下,也猜不到法瓦茨正在串联,想着要反攻夺回这座城市。



总之附近十里八乡的乡亲们,都要拿着自家的产出,来拿撒勒这边赶集。



虽然说这年头黎凡特也有丝绸产出,但大多数农民所能整出来的布,还是以麻布为主。



除了那点粗布,则就是一些蔬菜、木器、陶器之类,自然也少不了鸡鸭等禽类。



12世纪这年头,说穷归穷,但黎凡特这地方,手工业发达,城市的消费能力还算不错,别管农民们吃不吃得起肉,城里人倒是真能沾点荤腥。



迪米特里便是农民中的一员,小心翼翼提着一篮子鸡蛋,纵然其中垫了许多稻草,也担心磕了碰了碎了几个,那都是心疼好久。



要晓得,这些鸡蛋那可是他自家都舍不得吃,是要来拿撒勒城里卖了,好有点钱,能去买点针线。



清晨的阳光,从屋檐上落下,洒在迪米特里身上,在他的身旁,则是许多与他一样的农民。



第9章 新旧之间的碰撞[1/2页]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