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吾父耶和华_第19章 加入军团

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9章 加入军团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顶点小说网] http://m.dingdianxs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“教堂”其实便是耶路撒冷宗的传教组织。



他这名司铎,却就是接受过系统神学培训的耶路撒冷宗神父,在教团的组织下,来到亚历山大港进行传教。



来到这里的两年,让他见证了许多往日里不曾设想的景象。



在这里,人的生命比之耶路撒冷要廉价许多。



埃及虽然是富庶之地,可这里的人,却始终在饥饿的边缘挣扎。



他每周举办的弥撒,都在分发无酵饼,量虽不多,因此而活的人却不少。



在这些人中,或许大多数都并不是因教义而来,但他并不在乎。



毕竟,盖里斯自己始终强调的一点,便在于活着要比信教更重要。



不过纳赛尔,显然是一个意外,纳赛尔这个年轻人心中有一团火。



他对埃及的现状充满了愤怒,在加入教团组织后,不只是满足于每周的弥撒分饼,还会主动帮忙干各种杂活,好接近司铎,然后去询问各种教义上的细节,寻求解答。



这样的人,无疑是要被吸纳进“教堂”成为骨干的。



而考虑到当下埃及的局势,教团上层则希望让这样的年轻人,能够充当“间谍”在埃及的体系内步步高升,并向更多的人传教,为之后的埃及攻略进行准备。



作为一名传教士,司铎并不乐见于此,因为这意味着纳赛尔会面临非常大的风险,一旦被发现,处死都是最基本的。



面对上级的命令,以及自己想法的冲突,司铎最后并没有选择去诱导纳赛尔。



而只是将最基本的情况说明,让纳赛尔自己选择。



纳赛尔并没有急着回答,转而接着问道:“您是说,这将给埃及人带来更好的未来?”



面对纳赛尔的问题,司铎自然是用力点了点头。



他不敢做出别的保证,但他可以确定埃及人的未来必定光明。



这是他在耶路撒冷亲眼所见。



“但你会面对很多危险。”



司铎忍不住又劝了一句。



“可您来这里传教,就不觉得有危险吗?就我所知,若是有人举报您传播异端教义,那么就会有宗教法庭的人来抓您。”



司铎提到危险的时候,纳赛尔都忍不住流露出一丝微笑。



口口声声担心其他人的危险,对自己身处险境却无所谓,也正是这样的朴素情感,才让纳赛尔觉得“教堂”的人,是可信的。



因为与那些虚假、石头修筑的教堂不同,“教堂”是人心的教堂,他们践行着经书中的那些话语。



【为朋友而舍命,人的爱心没有比这更大的。】



司铎忍不住叹了口气,司铎其实是埃及本地人,他也是阿拉伯人。



甚至于他曾经还是一名毛拉,当初跟随着萨拉丁出征耶路撒冷。



然后、他在耶路撒冷见证了真正的“先知”。



从那一刻起,他便明白自己与生俱来的使命是什么了。



而后,在耶路撒冷的诸多见闻吗,使得他愈发坚信自己所信道路的正确。



因此,他也必须将那些教义传播到四方。



其实传教并非是宗教与生俱来的使命。



又或者说,并非所有崇拜都可被称为宗教。



在人类诞生想象力之初,他们就需要解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。



既然我们自己有思想,那么其他万物为何就不能思考?



人类在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前,便诞生了最原始的崇拜:泛神论、又或者说泛灵论。



最初的崇拜,与其说是崇拜,倒不如说是答案,远古的先民,需要解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。



石头会不会说话?猎物有没有自己的家庭?天上的雷霆是否因人而动?



再然后,人是不是可以通过某些方式同万灵沟通?



既然是为了解释世界,自然也会受到人所看到世界的范围影响。



多数采集部落活动范围不会超过1000平方公里,自然没必要将自己的答案传播出去。



这不会带来任何益处,也不会让家乡的万灵喜悦。



但随着时代的进步,人类的活动范围渐渐扩大,原先的万灵,虽然说并没有被直接否决,但也开始诞生诸如希腊神话、印度神话这样的多神宗教。



毕竟,如果离开家乡,还想得到神的庇佑,就必然是一群主宰天地秩序的神才够用。



而既然是一群神主宰天地,那么认为不属于本神系的神存在,也实属正常。



像是埃及人、古罗马人和阿兹特克人,他们在征服异族后,也没想过就一定要派遣什么传教士,改变当地人的信仰。



罗马人反倒是会将当地的神灵请回万神殿。



这对于天朝来说,其实也是一样的,多神体系的宗教比之一神教,要更宽容。



甚至于,罗马人也好、天朝也罢,都比较共通的难以忍受基督教。



天朝人与罗马人,并非是要求基督徒放弃他们的信仰和仪式,而是要求基督教尊重各自帝国的传统,承认皇帝们也具备神性。



在基督徒拒绝的情况下,两个古老帝国,前后加起来对基督徒进行过的迫害,前后加起来也只几千人殉道。



但一神论的宗教不一样,一神论的概念下,强调是一种排他,一种绝对的正确,一种对错误不能容忍的态度。



这个问题,在后世因为人文主义、人本主义等思想的兴起被淡化了。



可在那之前,即便所有的基督徒都相信基督的神性,相信他关于爱和怜悯的福音。



只是有关“爱”的理解不同,大家就能大打出手。



但某种意义上来说,其实也正是这种偏执的狂热,才促使一神论的宗教本身在不断迭代,主动向外出击。



可以说,传播是一切文化赖以生存的手段。



拒绝传播,即意味着这种宗教、这种文化,将会随着时间而消亡。



因此,对于许多人希望向耶路撒冷之外传教的想法,盖里斯并没有拒绝,甚至还鼓励,并且希望教团能够提供足够的资助,帮助他们。



纳赛尔面前的这位司铎,就是从中领取境外势力津贴的一员。



……



第19章 加入军团[1/2页]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