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带着铁路到大明_第513章 朱元璋微服私访记(一)【求追订】

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513章 朱元璋微服私访记(一)【求追订】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顶点小说网] http://m.dingdianxs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由简陋木板拼接的大门打开着,朱元璋到了门口,就用淮南话喊道:“老乡,讨个方便!”



喊了两声,屋里便出来一个须发花白的老汉,可能五十几,也可能不到五十。



这老汉打量了朱元璋一行人几眼,见只有一个壮汉,剩下的不是老人就是小孩,先放下了些戒备,然后略带拘谨地问:“这位员外有什么事?”



朱元璋道,“咱姓黄,到北边走亲戚,中午正好走到你们这儿了。孩子们吃不惯干粮,想吃口热乎饭,能不能叨扰一下?”



说着,朱元璋掏出一贯宝钞,递过去道:“咱给饭钱,不吃白食。”



老汉听说是来吃饭的,原本犹豫,待见朱元璋掏出宝钞,立马不犹豫了,笑道:“没问题,正好咱家才做午饭,可以多做几人份儿。”



“至于饭钱,这位员外给个几十文就足够了,要不了一贯。”



朱元璋笑道,“咱这外孙、外孙女挑食,老乡就做些好吃的,钱都收下吧。”



“那行,咱就不客气了,快请进来。”



老汉收了钱,笑呵呵地将朱元璋一行五人请进了院子。



“浑家,来客人了,多备些面——黄员外吃得惯面食吧?”



朱元璋笑道,“咱就是吃面食长大的,哪怕搬到江南住,也是多吃面。”



老汉道,“那咱今天中午就吃面饼、白面条配些其他的家常菜。”



说话间,将朱元璋等人带进了堂屋,又给泡了几碗粗茶。嘱咐物种三四岁的小孙女几句,便要去厨房忙活。



朱元璋让李贵跟着去帮忙,老汉也没拒绝——这么多人的饭菜不好弄,多个人多个帮手。



见老汉离开了,刘若月这才道:“外公,我跟三哥不挑食。”



结果他才说完,刘长安就拆台,“你还不挑食,除了四弟,就你最挑食。”



“三哥!”刘若月脸红,羞恼了。



朱元璋笑着道,“行了,咱知道若月不挑食,是外公想吃好的,行了吧?”



已经八岁的刘若月听得出这是哄孩子的话,又不知该怎么辩驳,干脆转移目标,跑到流着鼻涕的小女孩旁,问:“小妹妹叫什么名字?”



“妞妞。”小女孩吸了口鼻涕道。



刘若月:“没有大名吗?”



小女孩摇头,也不知道是听不懂,还是没有大名。



朱元璋则注意到堂屋墙壁上贴了两张奖状(刘宽协助礼部推行学校教育时顺带搞的),其中一张上书“学子李正于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中荣获班级第五名,特发此奖状以兹鼓励!”



下面还书写了该学校名称,以及奖状的发布时间,却是去年年末。



很显然,这户人家还有个正小学二年的小男孩。



果然,没多久就有个小男孩进了院子,看屋里有陌生人,便直接进了厨房,稍顷才到堂屋里来。



这小男孩儿比刘长安、刘若月矮了近一头,却带着几分紧张小大人似地施礼问候,“小子李正,见过黄员外,见过这位伯伯,见过这位兄台、姑娘。”



刘长安、刘若月还礼。



然后刘长安就道:“我叫刘长安,今年八岁。李兄几岁?竟已上小学二年级?”



李正闻言有点窘迫,略结巴着道:“我也···也八岁。”



听此,刘长安、刘若月都略感惊讶,没想到李正这么矮,竟然也八岁了。



不过刘长安倒是没傻乎乎地问“你为什么这么矮”——他们在京师上的是“贵族学校”,孩子们都吃的好,大多数同龄人高矮不会差距太大。



随即,刘若月好奇地问:“李兄的学校很近吗?中午竟一个人回来,不需要家长去接?”



李正从没见过刘若月这么漂亮的小女孩儿,看了一眼就脸红地低下头——好在他晒得较黑,脸红不那么明显。



但他接下来说话却更结巴了,“不···不远,就五···五里地。”



刘长安、刘若月一听人都傻了。



五里地?



还不远?



朱元璋在旁看着三个小孩聊天,只觉得很有意思,老脸上的笑容都要兜不住了。



同时心里也在想:刘宽的孩子在京师上贵族学校,不知人间疾苦。皇室子弟在大本堂上学,虽说也有各种磨砺,但跟真正的人间疾苦比起来就不算什么了。



就像这个李正,走五里地上学,皇室哪个孩子有这种经历?



‘看来回头得跟标儿、雄英商量,多给大本堂那些臭小子一些罪受才行。’



另一边,李家老汉先是杀鸡,又向同村的渔夫买鱼,向猎户买了腊兔子,与浑家在李贵的帮助下忙活了一个小时,才终于做好一桌颇为丰盛的饭菜。



吃饭时,只有李家老汉跟朱元璋同桌。



李家老汉甚至启封了珍藏的一坛老酒,跟朱元璋边吃边喝边聊。



“李老弟多大年纪了?有几个儿女?”



“今年五十有二了,年轻时家里太穷,饭都吃不上,结婚比较晚,只生养了一个儿子、两个女儿。”



第513章 朱元璋微服私访记(一)【求追订】[2/2页]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